2021-11-03

【教授茶座第97期】潘维谈“推动创新遍地开花”

2021年4月28日上午,北京大学学生工作部举办第97期教授茶座。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潘维教授就“创新与激情”这一主题与同学们深入交流。

 

茶座现场

 

潘维教授回溯历史,从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与发展谈起,论述了推动创新、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意义。潘维教授认为,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经历了从种植养殖到制造、再到创造的演变过程。种植养殖的生产方式为全球人口增长提供了必要物质基础,但受到自然条件约束;制造则不然,其所能创造的财富近乎无限,不受时间、空间限制;创造兴起于近几十年,是对制造业时代制度与理论的突破,创造的成果是无形财富。在以种植养殖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历史阶段,中国的发展水平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;步入制造时代,中国却大幅落后于西方先进国家,饱经“挨打、挨饿、挨骂”三大问题的困扰。从中国近现代历史实践中可以得知,生产落后导致财富落后,进而导致国际地位落后。只有做生产方式的创新者、变革者、引领者,才能实现国家强盛、人民富足。潘维教授强调,创造财富决定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的前途,而创造财富根植于创新。

 

潘维教授旁征博引,以生动案例说明了营造创新氛围、改善创新环境的关键所在。潘维教授指出,遍地创新才是创新,只有全社会每一个人都努力创新,才是创新。创新是要鼓励年轻人养成“初生牛犊不怕虎”的质疑精神,培养年轻人“自古英雄出少年”的创新勇气,打造全民创新、遍地创新的适宜生态。为此,应进一步改革完善现有评价体系,促进产学研融合,鼓励社会资本参与,以进一步畅通创新渠道,营造良好风气。

 

潘维教授进行讲授与分享

 

潘维教授切入微观层面,论述了个人创新与激情的关系。潘维教授引用英国哲学界罗素的名 言,讲解了支配着人的一生的三种激情。第一种激情是对爱情的渴望,火热的情感促使人追求美好、提升自我。第二种激情是对知识的追求,是关于人类知识的、不为追名逐利的纯粹渴求。潘维教授认为,在理论和技术创新上,思维的触角不应该有限度,只有这样才能有所创新。第三种激情是对人类苦难的同情、悲悯与关怀,这也是最大、最重要的激情。正如罗素所言,“这些激情犹如狂风,把我吹来吹去。”激情是创新的前提和动力,可以引导人们广泛涉猎各种领域,勉励人们不计名利追求突破。激情也是一种理想、一种理想主义。潘维教授指出,计利当计天下利,求名当求万世名,为利国利民而创新,才能为历史所铭记。

同学认真听讲

 

有同学提问,作为大学生应创新到何种程度,能做出多少贡献,是否会有为创新而创新、过于强调创新而忽视积累的负面情况发生。潘维教授认为,大一学生对既往研究观点了解较少,创新的基础尚不完备,但仍有必要及早培养创新信念。应广泛高效阅读经典书籍,了解他人观点和学界前沿动态,积极培养批判性思维,勇于质疑、主动实践,为将来的创新做准备。

 

有同学从政治学角度询问形式创新与内容创新的联系。潘维教授认为,中国大地既能造就形式和方法上的创新,也能孕育思想和理论上的创新。中国人口众多,历史悠久,经过长期实践积累了宝贵丰富的思想宝库,与西方思想相比具备独特性。在当今中国经受“围追堵截”的时代,从思想智库中寻求突破灵感、通过思想创新团结人民尤为重要,这是时代赋予的使命,这种创新具备伟大的实践意义。理论创新是一个渐进过程,今日的保守可能恰恰是过去的创新,甚至可能在过去是极其激进的创新,对待某种观点不应采取要么五体投地、要么置之不理的割裂二分法,而应考虑时代局限性,辩证地看待。

 

现场合影

 

活动最后,潘维教授与在场同学合影,并为同学们写下寄语。参加此次讲座的同学表示,潘维老师关于创新与激情的论述深入浅出、震撼人心,激发了同学们无限思索,鼓励了同学们怀抱创新激情、培养创新精神。

 

 

潘维教授为同学们写下寄语

 

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“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,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”,并将其摆在各项规划任务的首位进行专章部署。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历史新高度、从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,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。世界总是在变化,变局之下,唯一的“不变之道”就是以变应变、以新应新。真理无穷、宇宙浩渺,但人的探索勇气与创新精神是伟大的。北大学子要切实担负起时代使命,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、舍我其谁的责任感,主动担当,积极作为,刻苦钻研,追求创新,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更大贡献。

 

第97期教授茶座•微语录

 

微语录•一

创造财富决定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的前途,创造财富就是思想创新,思想创新需要个人习惯的养成,需要高等教育的投入,也需要创新环境的支持。

 

微语录•二

个人创新的追求来自于激情,正如罗素所说,“支撑我一生的是三种激情——青春的爱情、对知识的渴望、对人类苦难的悲悯关怀,这三种激情就像狂风带着我四处飘荡,涉足各种未知的领域。”

 

微语录•三

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新观念,不需要一味地沉迷在所谓的经典中,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,可以通过他人的概括了解经典,在读经典的时候也应当做到反思。我们首先需要知道别人做了什么,才有可能创新,通过高效地、批判性地阅读经典,培养创新意识,做好创新的准备。

 

微语录•四

希望北大的学生能够多参与社会实践,多关心现实问题,做到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”,读书很重要,但是读了书不走路恐怕还是不行。实践是最重要的,理论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;同时也要有文化自信、理论自信,在经过读书和理论学习后,实践也会有不一样的感受。

 

微语录•五

无论是文化的形式还是内容实质,都有可能创新;中国的实践以及这个群体内部创造的传统理论与西学是完全不同的,能够帮助我们从近百年来的西学崇拜的思想桎梏中解放出来,寻求思想的突破和进步,这是这个时代交给我们的任务。

 

微语录•六

“大象不能急转弯”,理论创新是一个过程,我们的世界不仅仅是年轻人的世界,理论的创新需要照顾到所有人群,包括那些停留在过去时代的人,所以我们只做加法,不做减法,要保证理论创新的延续性。

 

微语录•七

创新是一种个人习惯,而不是彻底颠覆的想法,我们要尊重彼此的创新,今天的保守可能是当年的重大创新。

 

微语录•八

一个时代的人有一个时代的追求和向往,轴心时代的文化创新和繁荣根源于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的变革,而今天很可能是一个创造经典的时代、一个科学上有所创造的时代,也是一个精神文明上有所创造的时代,所以历史眼光要放得长远一点。

 

微语录•九

我们这个时代是有文化创新的,文化创新不一定以诗经楚辞的形式来表达,今天的大众文化的形式已经发生了变化,我们正处在一个生产方式巨变的时代,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交接混合的时代,生产的主要是无形的产品,精神和物质的平衡慢慢开始回归了,人们不再那么物质主义了,这也是一种文化的再创新。

 

微语录•十

“计天下利、求万世名”是一种理想,是一种追求,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,但是要有这个理想,要有勇气,以此作为自己的动力,所以说激情是必要的。

 

 

返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