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-05-06
【教授茶座第51期】何怀宏教授谈“大学意味着什么?”
来源: 教育宣传办公室
2016年4月20日下午,微风抚平燕园的喧闹,新太阳学生中心432室,北京大学哲学系何怀宏教授做客第51期教授茶座。何怀宏与通过“燕园学子微助手”微信平台报名的20余名同学比肩而坐,共同探讨“大学意味着什么”,并回答了同学们关于取舍、做事的疑问。政府管理学院2014级本科生周歆担任主持人。
活动现场
何怀宏从近期读到的一本名为《斯通纳》的小说谈起,小说的主人公提出了“大学的本质是什么”这样的问题,引发读者的思考。何怀宏建议同学们有空去读一读这本书,同时,他也阐述了自己对于大学老师的看法:“真正的大学老师应该具备这样两个特点:能够被感动并且能够感动别人;对教师职业本身有不可遏制的热爱。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,还要有感人的精神。他自己要能被知识背后的真、善和美所感动,并能把这份感动传递给学生。”
何怀宏认为,从教师的角度来看,“大学的本质是一个庇护所。大学教师或许会缺乏在政界商界打拼的能力或欲望,但是有感动和热爱。他们把知识的真善美当作目的本身,只有他们才能为各路精英奠定底色——这正是大学的灵魂所在”。而对于学生而言,“大学可能是最从容的、能够让你发现本真自我的一个世界,你可以通过阅读和思考去认识自己,也可以通过你的朋友、老师来发现自己,并找到自己最喜欢、想要一辈子去从事的事业”。
何怀宏与同学们交流
大学生活究竟是应该刻苦努力还是要享受青春呢?何怀宏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理解:“苏格拉底曾经说过,要得到真理的贮备,你必须深潜,克服惰性,克服阻力。当然,也不能老是在潜水,也要有浮起来的时候,就是适当放松。”接着,他从个人角度给出了平衡奋斗与享受的建议:“一个人的天性是比较倾向轻松的,所以说上大学时,还是要绷紧一些。但是也可以在连续几个月的刻苦学习之后给自己一点奖赏,比如计划一次旅行,而旅行本身其实也是一种愉悦和学习。”
关于当今愈发普遍的“宅”的生活习惯,何怀宏劝导同学们要走出宿舍、走下网络,与身边人多交流。“大学是自我认识、自我决定、自我摸索的开始,大学时代应该是最好的时光,千万不要总是守在电脑前,辜负和亏待这个校园。建议大家与周围的同学多多接触,交往面不妨广博一些。有些东西只有通过校园才能得到,人的交往是最宝贵的财富。”
因为校内双学位、辅修的报名和转系提交申请即将开始,要不要修双、要不要转系自然地成为同学们讨论的焦点。何怀宏劝导大家不要盲从,亦不要气馁。“有的人才永远不会被埋没,无论在任何领域都能拔尖;有一些人跟风选择热门行业,但可能并不具备这一领域的才能,最后可能也要被淘汰。”
短短两个小时茶谈,同学们受益匪浅,对大学本身及大学生活都有了更深的认识。活动最后,何怀宏与同学们合影留念,并亲笔写下寄语:“大学是自我认识的关键期,是自我决定的开始。”
合影
教授茶座是学生工作部于2014年3月推出的一项师生交流活动。活动希望搭建师生沟通的桥梁,倡导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不谈学术、只谈人生,让老师更加了解学生所思所想,同时以老师的人生经历、人格魅力影响学生,实现思想的碰撞和情感交融。教授茶座每周举办一期,每期都有不同的教授带来不同的故事,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心灵滋养。“燕园学子微助手”微信平台为学生提供教授茶座的活动通知和报名通道,并分享教授茶座微语录。